第二十四章 问答_江山多骄
166小说 > 江山多骄 > 第二十四章 问答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十四章 问答

  此时,大理皇宫内,正设宴接待颜光。

  大理安武皇帝段兴治稳坐龙椅,仪态威严,龙袍御冕之下皇家气象万千。殿前文武百官左右列席。

  一番妙舞仙乐,左右姿态纷繁,有人正襟危坐,有人左右逢源,有人颜笑晏晏,有人垂目低眉。

  “众位爱卿,我朝世代居于南疆,幸得诸位爱卿兢兢业业,勤政为民,使得我朝民生兴盛,百姓安居。此等功德,朕与诸卿举杯同庆。”

  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颜光不知道这大理皇帝打什么主意,只得陪着饮酒。

  “众位爱卿,朕登基以来,无时无刻不敢忘先祖遗训。时至今日,众卿家且说说。如今我朝气象较之以往有何变化?”

  席间一文官长身而起:“陛下夙兴夜寐数十载如一日,为国为民。如今我朝上下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此乃万民福祉,我大理国祚昌隆之气象。”

  “既如此,且再饮此杯,祝我朝国祚昌隆。朕与众卿共勉之。”

  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颜光亦不动声色,再陪着饮酒一杯。

  “如今天下,宋、蒙两国征战在即,我朝虽地处南疆,却也不可不未雨绸缪。诸位爱卿,有何良策?”

  颜光心里嗤笑,这皇帝老儿表面不表态,实则是想让这些臣子代为推脱。

  这时一员武将自席间大步跨出:“陛下,我大理虽地势偏南,却也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。又何以任由那无道之师侵我疆土。”说罢目光灼灼直逼颜光。

  颜光暗想:看来自己此行目的,大理朝廷已是人尽皆知。如此也好,倒懒得与这班偏安一隅却又自负其实的人多费唇舌。

  “楚将军靖忠竭诚,乃国之栋梁!”段兴治示意楚将军落座,询向其他大臣:“诸卿还有何意见?”

  “陛下,老臣以为,我朝自开国以来,对外素来少起兵事,于内更是休养生息。时至今日,百姓丰足,朝廷繁盛,实属难得。切不可妄动干戈,置百姓于水深火热,置百年基业于万劫不复。望陛下三思。”

  “高相,醇厚温良,忧怀天下,劳苦功高。乃万民之福。”段兴治语气平静,不显喜悲。

  “微臣惶恐。”宰相高泰升忙不迭抢出跪伏在地。

  “高相,快快请起。我等今日畅所欲言,不必拘谨。”段兴治:“正好,蒙古特使此次前来,想必有所缘由。”

  颜光大致看得明白,这朝堂之上并非铁板一块。这高氏一族在大理几乎历代出任宰相之位,如今在这朝中更是盘根错节,树大根深。当下看来当朝的宰相与皇帝段兴治嫌隙颇深。皇帝和大多数武将偏向于主战,当是不好应付。

  “特使?”

  身后洛扎图咳嗽一声,颜光回过神来。

  “特使,此番前来是为何事?”

  “小僧不胜酒力,陛下恕罪。”

  段兴治挥了挥手。

  “小僧此番前来,乃是奉蒙古天汗谕旨:册封安武王为大理定贤安武王,永世总管大理。”

  此话一出,段兴治脸色剧变,殿中上下一片哗然。更有武将拍案而起,若佩刀在侧,说不得直接拔刀相向。颜光深知此话一出,定会引起轩然大波。可蒙古皇帝谕旨如是,自己也没办法。

  “陛下,小僧此番只为传旨而来。况且,大理素来臣居赵宋,如今赵宋灭亡在即。陛下盟好大元,名为元臣,实则永为大理之主。又使两国百姓不染刀兵之灾。若我大军前来,怕会是流血千里,草木难存。还请陛下三思。”

  段兴治脸上忽明忽暗。

  “大胆妖僧,口出狂言,乱我朝纲,找死。”一名武将破口大骂,抢步上前,作势就要动手。

  洛扎图山前一步与其对峙,颜光这沉默不语,静待段兴治的态度。

  “都退下罢。”段兴治疲倦地挥挥手,而后起身离去。

  石头与凤海楼饱餐了一顿,凤海楼正在整理白天里记录的册子。

  “海楼,你的太一天下式剑法,当真玄妙无比。”

  “怎么,想学啊?”

  “不不不,我就是想与师傅传我的这套剑法印证一下。”

  “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宁;神得一以灵;谷得一以盈;万物得一以生;···”凤海楼念出要诀。

  “啊?”石头一头雾水。

  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道乃是万物根本。剑得一亦可生二,终致万千。万千剑溯求其根,唯一剑耳。”

  “哦”石头点点头,“啊?”继而又摇摇头。

  “叮---”凤海楼伸出手指轻弹茶杯,颤鸣之声久久难停。

  “叮”在此轻弹,继而伸手按住茶杯,声音立即终止。凤海楼望着石头:“明白吗?”

  “叮---”石头学着凤海楼的动作谈起了杯子。一次、两次···

  “汇神入虚起云海三焦乘风冲灵台阙合太乙聚灵虚直落中极神藏开···”

  石头停止手中动作,凝气观心,配合运行。

  “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···”凤海楼轻颂,帮助石头静思运气。

  良久,石头拍了拍额头,无奈地摇摇头。

  “一时想不明白也不要紧,有空就琢磨琢磨。与你自己的剑法两相印证,会明白的。”

  “也是,这么高深的法门,一时之间肯定难以参悟透彻。当初师傅传我剑法之初,简简单单一招,我都花了一天时间。”

  “你这么想就对了,凡事没有一蹴而就的,都须得时日慢慢累积。”

  “不过这么久了,师傅的这套剑法我还是有些地方没琢磨明白。要不你也帮我参考一下?”

  “算了吧,我对于剑法本也没多大兴趣,你还是自己慢慢琢磨吧。再者,文前辈见识卓绝,境界奇高,我也不一定能参透其剑法玄机。”

  “你先前能轻松识破那几名胡人的阵法,足以说明定能比我更容易领悟。”

  “呃,那你不妨说来听听。”凤海楼放下手中册子,洗耳恭听。

  大理皇宫,段兴治正与楚将军商议军情。殿外内官呈上手札一册。段兴治略一翻看,脸上震惊神色久久未能平复。转而递与楚将军,后者看罢,亦是心绪再难平静。

  “这册手札,系何人呈表?”

  内官躬身回复:“启禀陛下,据宫门侍卫所说,呈此手札者乃是一名年轻道人与一普通少年。二人自称是宋国湖州路安抚使王坚帐下参属,可并无宋国朝廷文书函牍。二人呈上手札,说陛下若看过,定会召见。”

  “你且将二人领至杞园。好生款待。”段兴治摒退内官。

  “将军认为宋国来人是何用意。”

  “陛下,宋蒙大战在即。元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,定然企图效法当年借道宋境围攻上京之策,欲借道我朝围攻蜀地。宋人如今定是为此事而来。”

  “将军以为当如何应对?”

  “金国灭亡,则宋失屏障,如今吐蕃已灭,我朝与宋国形势并无二致。若与宋结盟,还可互为应援;若各自为战,我朝地狭势弱,实难独挡元人大军。一来我朝与宋国交好数百年,两国相安;再则,那蒙古特使席间狂妄之言,实在辱我朝至甚!”楚将军言语之间恨意横生。

  “将军所言非虚。另有一事还须将军替朕着落。”

  “陛下是指高相?”

  “高氏一族于我朝之害甚巨,世代出任我朝宰相之位。时至今日其党羽遍布朝野,权势一时无两。这反复无骨的匹夫,定然借此机会与蒙古暗相勾连。如此内忧外患,朕实感力有不逮啊。”段兴治长叹一声:“将军不若随朕去见见这两位宋人,说不定能有什么转机。”

  石头与凤海楼正在宫门等候。

  “海楼,你说这大理安武皇帝真会见我们?”

  “静静等待。”

  “该不至于会扣了我们彻底倒向蒙古吧?”

  凤海楼笑而不语。

  正当石头坐卧难安之时,忽然见内官前来通传:“两位使者,请随我来。”

  兜兜转转,来道一处别苑,已有侍从准备好酒席。

  内官恭敬道:“两位使者,请休憩片刻。”

  石头正顾着欣赏宫廷御园美景,感叹皇家气派之时。段兴治与楚将军联袂而来。内官正欲喧驾,段兴治抬手止住。

  “无量寿佛,小道见过陛下。”凤海楼稽首。石头跟着默默一礼。

  “两位使者真是洒脱少年,朕始料未及,着实后生可畏啊。”段兴治一眼瞧见一名年轻道士,身后跟着一木讷小子,有些难以置信。

  凤海楼微微一笑:“宣父犹能畏后生,陛下未可轻年少。”

  “哈哈···”段兴治开怀大笑,“大宋能有人才如此,真乃朝廷幸事。”

  “陛下过奖,小道诚惶诚恐。”

  段兴治伸手拿出那一册手札:“此乃二位之中何人所撰?”

  “小道随性而为,陛下切莫怪罪。”

  “二位可知,日前蒙古特使前来我朝?”

  石头心中一紧:果然还是来晚了?

  “与虎谋皮,焉有其利?”

  “其利一,我朝百姓不受战火;其利二,我段氏永领大理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166k.cc。166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166k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