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 第 52 章_回到民国的外科大夫
166小说 > 回到民国的外科大夫 > 52 第 52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52 第 52 章

  陈殊实在是不放心,买了车票,收拾了几件衣裳,要去一趟南京。

  英子本来也要去,只是她刚刚才开始读书,不好耽搁,就叫她留在家里了。项先生听说了,认为陈殊一个小姑娘去实在不安全,叫了杜均跟着去。杜均喜欢满世界乱跑,听说是去南京,一口答应了。陈殊腹诽,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哪位甩了他的蝴蝶小姐在南京,这才肯去的?

  杜均安排得很妥当,一等车厢里面人是不多的,个个衣冠整整,都是体面人。大多穿着西装和洋裙,还有很多的外国记者。陈殊和杜均在餐车吃饭,奇怪的是中国的火车,地道的中国美食,点餐的时候都说是已经卖完了,没有了,只供应牛排和意大利面。

  旁边座位的两个外国记者,好像是去参加开国大典采访的:“布鲁斯,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建立,这代表着中国终于结束了国内的战争,统一起来了。这对于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来说,绝对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。”

  另一个是位英国的女记者,她慢条斯理切着牛排:“我不这样认为,中国的南京政府并不是事实上的统一,据我所知,他们地方上还留存了许多的实力派,只是表面上服从南京政府的统治。北方东北军就是其中典型代表!年初的时候,我去采访过东北军少帅,在我看来,那里依旧是一个独立王国。”

  走过来一位端着红酒的先生:“不不不,南京政府有着最英勇,作战最顽强的革命军军队,我想即便是事实上的统一,也只是迟早的事情的。”三个人的意见看法并不相同,争论起来。

  杜均依旧是本性不改,端了一杯酒,坐到旁边的座位上,同一位时髦的小姐聊得不亦乐乎。不知杜均说了句什么,引得那位时髦的小姐笑得花枝乱颤。

  陈殊摇摇头,拉开窗帘,天色已经渐渐暗了起来,远处山坳间可见咸鸭蛋一般的落日,窗户外渐渐下起雨来,陈殊呆呆望了一会儿,忽然发现自己的心境比刚来民国的时候要从容许多了。

  这个发现很让她安心,陈殊笑了笑,从包里拿出还没写完的剧本,继续写起来。反正金陵大学也是要一个多月之后,才开学的,因此陈殊并不太着急,电影剧本一个多月的时间,肯定够用,能写完了。

  只是在2018年,从上海到南京坐动车只要两个多小时,在1915年的民国,却足足要花费八个小时。陈殊同杜均早上九点上的火车,路上雨越下越大,可见度很低,火车司机为了安全,降低了速度,开得很慢,足足晚上七点,陈殊同杜均两个人,才腰酸背痛的下了火车。

  杜均招手拦了一辆黄包车:“陈小姐,我们先去酒店把行李放了,再去中央医院看望冯太太他们,怎么样?”

  不知道要在南京住多久,陈殊便多带了几件衣裳,行李箱子还挺重的:“也好,放了行李再去。”为了方便,酒店不必顶好的,离中央医院很近就行。放了行李,就赶去中央医院了。在住院部找护士略微打听,便找到了冯太太的病房。

  冯太太头上缠着纱布,还渗着血,一只腿也被缠上了纱布,陈殊推门进去:“冯太太,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了,不就是回了一趟乡下吗?”

  冯太太躺在床上,只是精神还好,同冯先生商量:“两个女儿要先送回上海去读书的,这都快一个月了,耽误这么久,怎么行?”

  冯先生摇头:“你一个人躺在这儿怎么行?还是等好了,我们一起回去,反正也不差这一两个月的。”

  忽然瞧见陈殊和杜均进来,冯太太吃了一惊:“你怎么来了,哎呀,我不要紧,就是摔了一跤。项先生去了北平,工厂哪里离得了你们两个人,偏偏还一起来了?”

  杜均手里抱着一束鲜花:“冯太太,项先生早从北平回来了,我这个闲人才好来瞧你的。你的病还好吧,没什么大问题?”

  陈殊坐在病床前,见冯太太露出来的手臂上一大片淤青:“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呢?”

  冯太太反倒过来安慰陈殊:“没事的,没事的,就是摔了一跤。本来也不想发电报告诉你的,只是身上带的钱都用光了。”

  陈殊觉得不寻常:“怎么摔得这样严重?身上带的钱怎么也用光了,是路上被人偷了吗?”

  冯太太和冯先生都直叹气,还是两个小丫头嘴快,说了出来:“陈姨,不是被偷了。是七爷爷说,不叫奶奶葬入祖坟。爸爸没办法,置办了许多礼品。后来,那些亲戚说爸爸发达了,应该拉这些亲戚一把,叫爸爸出些钱呢。”

  冯太太撇过头:“哼,什么亲戚?当初赶我们一家走,现在回去,像吸血鬼一样。又不是没给钱,每家每户都封了两块钱的红包,就这,还嫌少。这家老人看病,那家儿子要读书。听说两个丫头在上海读书,还说女孩子读什么书,省下钱来,叫族里的男孩子去读。”

  冯先生叹气:“不要讲了,杜公子在这儿呢?这些家事,说出来叫人家笑话的。”

  冯太太立马停住了,低着头,眼眶都红了起来。

  杜均识趣又见机,把鲜花交给尔雅:“好了,看见冯太□□好,又把陈小姐安全送到了,我功成身退,明天再来看冯太太。”

  冯先生送了杜均出去,冯太太便小声给陈殊讲这一个月来的经过。

  冯先生的父亲去世的很早,族里的人欺负孤儿寡母,把冯先生母子都赶了出去,霸占了几亩田地。好在老太太一手好裁缝功夫,这才把冯先生拉扯大,不仅念了师范大学,还进了报馆做事,已经足足二十年没回去了。这次回去,见冯先生冯太太一家衣着光鲜,给那位七舅姥爷置办的礼品也很贵重,便一家家一户户打起秋风来。

  老太太的坟茔修在乡下,还要仰仗他们照顾。冯先生又念在终归是亲戚一场,凡是上门来的,都封了三块钱、五块钱。见有一家实在是困难,家里老人病得不成样子,便多给了十块钱,叫去治病。

  谁知他们说冯先生掏出十块钱也不手软,可见是真的发达了。后来又嫌弃冯先生小气,明明都发达了,却只给个三块、五块的。

  后来,哪位七舅姥爷不知受了谁的撺掇,叫冯先生给家里的祠堂交个五百块钱,不然就把老太太从祖祖辈辈的祖坟里边起出来。

  冯先生是孝子,老太太都入土为安了,哪里能够在把棺材起出来,只好交了五百块给族里的祠堂。

  升米恩斗米仇,陈殊听了直摇头,一味地给钱怎么行,乡下地方宗族势力强大,连警察也管不了,何况是关于葬入祖坟的事情。后面的事情,冯太太不说,也能猜到几分了。

  冯太太抹了抹泪水,继续说:“本来出些钱,也没什么,只要老太太能安稳葬在祖坟里就行了。后来,族长说两个丫头生得极好,要给她们许配人家呢。我们两口子,哪里肯同意。在祠堂里同他们争吵起来,一个不小心,被人推推嚷嚷,摔下楼梯去了。”

  陈殊道:“真是可恶!”

  冯太太摆手:“算啦,以后都不回去了。摔下了楼梯,当时看着吓人,血流了一地,我当时还以为自己肯定活不了了,族里叫人连夜抬到县城医院去。小医院不敢收,只好到南京来。幸好遇见了李参谋,不然,我这条命就没了呢!”

  李参谋?陈殊想起来,是,他留了字条,的确是在南京的。

  陈殊问:“腿没事吧?”

  冯太太笑:“没事的,没事的,大夫说了只是扭伤了,养个半个月就好了。头上的伤也不是很要紧,只是当时血流得太多,后来几天又一直昏迷没醒,这才把孩子他爹吓着了。”

  说着一面拉了陈殊的手:“李参谋可是对你上心的呢,连遇见我们,也尽心尽力去联系医院。当时中央医院大多是伤兵,床位紧张,要不是李参谋的面子,我也住不进来的。”

  陈殊笑笑:“那是他乐于助人,关我什么事嘛!”

  冯太太晃晃手,做势去打陈殊:“你这个丫头,口是心非。不过也好,你拿捏他,总比他拿捏你要好。他们做军官的,外边大多是有人的,不过,我瞧李参谋不一样。你要好好把握,免得到时候后悔!”

  陈殊撇嘴:“我做什么后悔?你把他说得跟金子一样招人喜欢,难道我就很差吗?冯太太,你也太偏心了。”

  冯太太伸手去拧陈殊的耳朵:“我偏心,也是偏心你,你个小猢狲。”

  正说着话,冯先生推门进来:“你们看看,谁来了?”

  冯先生侧过身子,就见一身军装的李纵云,身后跟着小五,抱着水果篮。

  多日不见,李纵云身形仿佛挺拔了一些,只是看起来有些憔悴,眼睛下有些黑影,冯太太戳错陈殊,她只好站起来,上前走了两步:“你来了!冯太太说在这里住院还是你帮忙的呢,多谢你了!”

  李纵云是绝不会再熟人面前展现出同陈殊的亲昵的,他微微点头,语气既客气又生疏:“陈小姐,不必客气,只是举手之劳!”

  说罢了,就转向一边问冯太太:“您今天感觉好些了吗?头倒不像前些日子那么晕了吧?”

  冯太太笑呵呵:“您坐,您坐。我已经好多了,倒是劳烦你来了多回。你现在是正忙的时候,没有耽误你的工作吧?”见陈殊直愣愣的站在一旁,忙叫她:“陈殊,给李参谋倒杯水啊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166k.cc。166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166k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